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融入育人全过程,10月25日,医疗器械学院组织学院教师及各民族学生代表前往辽宁省博物馆,参观“山海共融 和合共生——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

主题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系统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辽沈大地上演进、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各族人民在辽沈大地上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场景,全面展示辽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重要贡献。
大家认真观看展品,在参观学习中深入了解各民族从远古到现代在辽宁大地开拓融合团结奋斗的历程,深切感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沉浸体验,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学院师生通过此次参观学习真切体悟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领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纷纷表示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计算机教研室史智慧:本次以“山海共融 和合共生”为主题的参观,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育人之思。展览生动勾勒了辽沈大地作为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历史舞台,如何一步步深度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山海共融”不仅是地理特征,更是历史与民族关系的精妙隐喻。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正源于这种不同群体之间如山海般的相互依存与成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次展览启发我,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和合共生”的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与当今时代发展相结合。我将努力把这份感悟转化为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当起传承与发展的使命。
物理教研室杨雯舒:步入辽宁省博物馆主题展厅,“山海共融、和合共生”的主线清晰呈现。辽金青铜礼器的共铸痕迹、近代多民族携手御侮的影像,无不印证着辽宁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各族先民共创辽河文明的真实印记。这让我明确,需将这些鲜活史料带入课堂,用文物讲交融,用故事传精神。未来,我会以此次感悟为基,引导学生从本土历史中读懂“中华民族一家亲”,自觉践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精神,筑牢民族团结之基。
数学教研室曹丽莹:此次主题展以“山海共融、和合共生”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与影像,生动展现了辽宁大地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共创文明的恢宏历程。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未来将把这份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筑牢民族团结之基,以实际行动践行“休戚与共、命运与共”的使命担当。
生物医药信息学教研室杨诗晗:此次主题展以“历史为轴、实物为证”,清晰勾勒出辽宁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我尤为震撼于各民族携手开拓、共御外敌的团结精神。这深刻启示我,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需将这种“多元一体、命运与共”的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以科技报国之志投身健康中国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新时代的科技动能。
生物检测诊断教研室王夏璐:踏入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仿若置身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长河。珍贵展品、动人故事,生动呈现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那些携手抗争、共同发展的画面,让我深切领悟共同体内涵。身为教师,我定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尊重差异,让民族团结精神在校园生根发芽。
土家族同学任琴琴:强国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把民族团结基因注入实验代码,注入医药报国,注入青春奋斗,让五十六束光汇聚成照亮民族复兴的熊熊火炬。
维吾尔族同学阿米乃姆·阿布杜热西提:通过参加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厚底蕴,对铸牢共同体意识有了更真切的认同。
维吾尔族同学乃泽热姆·阿卜杜艾尼: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使我深受触动。展览如同一部生动的民族团结教科书,让我倍感温暖与振奋。各族同胞心手相连,共筑中国梦的图景,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维吾尔族同学麦尔普海·麦合木提:今天参观辽宁省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我深感各民族交融共生,我们应凝聚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共同体。